邮编:210008
电话:025-83792719,13951884039
传真:025-83792719
联系人:潘晓荷
邮箱:jsszdhxh@163.com
2023年7月18日,2023年东南大学研究生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术创新论坛在四牌楼校区礼东楼春晖堂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和IEEE工业电子学会南京分会联合主办。本次论坛旨在聚焦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先进控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学术前沿和实践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共邀请了7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宫琪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邓方教授、同济大学王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薛文超副研究员、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和杨俊教授。本次论坛的主题涵盖了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智能群系统感知与决策、分布式优化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多个研究方向。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李世华教授、陈从颜教授、杨俊教授、王翔宇副教授、夏金辉博士、王佐博士和北京交通大学朱广宇教授分别主持了报告。论坛上,各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并与在场的老师及同学们展开了深入交流。论坛规模约40余人。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IEEE工业电子学会南京分会主席李世华教授致开幕词。他首先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参加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重点介绍了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在推动学科发展、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李世华教授致辞
美国加州大学宫琪教授作了论坛的第一场报告,题为“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dimensional Optimal Feedback Control”。报告介绍了基于模型的数据驱动方法来近似求解高维非线性系统HJB方程的思路。宫教授及其团队基于该思路开发了不同的神经网络逼近结构,提高了学习过程中的鲁棒性及学习控制器的闭环稳定性。
宫琪教授作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作了论坛的第二场报告,题为“面向空间非合作目标语义、结构和运动信息的自主感知方法”。胡教授围绕空间非合作目标语义、结构和运动信息的自主感知任务进行相关算法的介绍,并根据空间目标感知等任务介绍了团队搭建的空间目标双臂捕获半实物实验平台。
胡庆雷教授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邓方教授作了论坛的第三场报告,题为“智能群系统的协同感知与优化决策”。邓教授从协同感知与优化决策两个方面阐述了团队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跨域多模态协同智能感知、跨平台多源目标检测与定位、大规模资源集群任务调度、分布式多体协作与智能博弈等研究。
邓方教授作报告
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作了论坛的第四场报告,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报告着重介绍了网络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内涵的深刻性和外延的广泛性,并分享了关于切换拓扑下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一致性控制与分布式鲁棒优化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理论成果在水面无人艇和多旋翼无人机集群系统协同编队控制中的典型工程应用。
温广辉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王峻教授作了论坛的第五场报告,题为“自然与智能启发的无人车运动规划”。报告介绍了两种受到人工智能和自然流场启发的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的网格图重构方法,通过应用图像处理中的卷积思想,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探讨了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的路径规划方法,利用分布式流场引导无人车的行驶路径。
王峻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薛文超副研究员作了论坛的第六场报告,题为“传感器网络的一致性分布式卡尔曼滤波”。报告针对几类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系统状态估计问题,介绍了基于一致性卡尔曼滤波的分布式估计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稳定性、一致性等分析结果。
薛文超副研究员作报告
东南大学杨俊教授作了论坛的第七场报告,题为“Full Autonomous and Safe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RTG Overhead Crane”。报告介绍了RTG桥式起重机系统的全自动安全控制体系结构。提出了运动规划、干扰抑制、安全关键控制、非线性欠驱动控制、车道检测、多目标检测和跟踪等体系结构中的几个关键要素,并展示了在自动化港口场景中的测试效果。
杨俊教授作报告
本次论坛的七场精彩报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和热烈讨论。论坛最后,李世华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再次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圆满闭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了先进控制的前沿理论和应用成果。论坛为推动学术和科技创新乃至相关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论坛合影